随着我国的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向培养学生能力的层面上发展.然而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既定的模式可以借签,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现就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数学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观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数学课的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融合点,进而体现出教学活动的民主性,增强其实践性;首先,要营造民主、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即将讲授的知识为前提,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情趣得到陶冶,思绪得到启迪,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目前,新课改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应从过去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角色与职能的转变,也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与学生观,不断发扬学生民主,尊重学业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与理解,通过创设情景,营造环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不同看法不要武断的否定,而要耐心地听取,积极的引导.使学生的创造力表现成为一种自主的活动.
教师通过导入提出问题后还要注意学生的反溃.教学中要不断征求学生的意见,请学生献计献策,不断的改进教学.要学会赞赏每—位学生,让学生看出自己的点滴成功.对学生大胆探索、敢于质疑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赞赏,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同时,在教学中可以借鉴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如模仿电视栏目“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要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中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讨论、辩论、演讲、编报、模仿游戏、主题班会,行为训练等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人格空间、思维空间,选择的空间和发展的空间.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不同,环境条件出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教师所施加影响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关心信任每—位学生,适应不同层次的水平需要,给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机会.
二、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比如高中数学的函数部分,讲到供需函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造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站在消费者和供货商两个不同立场上思考,看两个函数有什么特点?受那些因素影响;又如何随着价格变动?如何达到两者平衡?学生通过亲身体会,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激发了学习兴趣.再遇到商品价格问题自然就会联想到数学或者供需函数问题.
编辑者:昭通家教网(www.0870j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