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咨询

昭通小学家教老师 浅谈七年级数学自主探究教学体会


来源:昭通家教网 日期:2012-11-01

 在面对现代教学的条件,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数学多年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数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便能顺利地建立数学概念,把握数学定义、定理和规律.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要让学生在多中感官的协同下自主探究,有所发现,有所收益,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景,引入课题,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我在教数学代数式是我采用了如下方法:测量自己未来身高,首先我先问我的学生想知道自己的未来身高吗?他们听后一起说:“想”.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公式,了两个公式,男孩成人身高:(X+Y)/2*1.08, 女孩成人身高:(0.923X+Y)/2.其中X表示父亲的身高,Y表示母亲的身高.学生都怀着提到的兴趣,以极快的速度计算着,很快,每个学生的预测身高都出来了,他们兴奋地互相报着,带着惊奇的表情,有个男生脱口而出:“哇!我能长到一米八五!”此时,我不失时机地讲着:“每位同学求出的这个数值,就叫做这个代数式的值,刚才大家用自己的父母身高代替x、y计算的过程就是求代数式的值.”学生恍然,而且印象深刻.这样的例子能举很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知识,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二、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数学能力 
        《整式的乘法》是七年级上的重要内容,它是初中阶段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的基本运算很多,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在此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当然直接告诉学生运算法则,然后死记硬背也能让学生开展计算,这样的教学也容易简单的多,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式子,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包含怎样的运算法则,然后再验证同学所作的猜测,整个过程始终让学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有实际理解何感受,由于这样的授课方式,在我讲到《积的乘方》这一节课时,学生已经学会了“观察——猜测——验证”这种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学生对知识的产生有一个直观、清醒的知识体验过程,虽然我从没让学生默写背诵过这些公式,但是这些公式却在学生心里扎下了根. 
        三、 创设操作活动,扩宽解决途径,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空间 
        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例如:我们求多边形内角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º.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º.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编辑者:昭通家教网www.0870j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