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咨询

昭通斗门数学家教 高中作文的批改评价模式之我见


来源:昭通家教网 日期:2012-11-01

作文教学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还是陶冶学生自觉追求精神自由和愉悦的一种审美行为,这是属于美育范畴的。由此可见它本是让学生能享受自我,享受一种超功利的精神洞天,可是当我们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时会发现一种奇特现象:尽管语文老师不尽相同,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好象都心有灵犀,他们在学生作文簿上要麽大讲作文的高见,要么就是把学生的作文批得体无完肤,透过密密麻麻的红圈红线隐约可见一个高人指手画脚的面目。尽管我们老师们这样煞费苦心,可是我们的学生真就领悟到其中的玄机了吗?他们的作文真的就有起色了吗?然而学生的作文里总是有挑不完的虫子,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的是大片的学生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看到一脸迷茫、无所适从的学生和无可奈何的老师,我们不得不追问问题何在。 
        那么,学生是如何对待老师批改的作文呢? 
        我对所带班级62名学生作不记名的抽样调查:有57%左右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表示满意,他们认为这些都一针见血地切中了自己作文中的诸多要害,可是“说起容易做起难”,但每次都有那么多的毛病,有时真有点怀疑自己的作文能力;近21%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批改讲的都好像有道理,可对自己的作文水平提高似乎没多大帮助,每次老师都指出那么多“注意事项”,学生中流行叫“补丁评语”,因为下次作文时一开始还得回头去看一下前车之鉴,免得连自己也会自嘲“老马不死旧性在”,可越小心就越下不了笔,就算写下去了也觉得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真有那么点谈“写”色变的味道;约22%的学生表示认为老师的评语对自己很有帮助或者对作文兴趣不是很大。 
        从上面的调查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老师在作文评语上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凭借自己的经验好恶来“斧正”我们的学生的“缺点”;学生很难把老师的“精辟论断”融会到自己的习作中;学生习作信心和写作积极性在老师诸多的“谆谆教导”下江河日下,这条才是最致命的。有这几条那么就可以断言我们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在作文批改这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存在着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的问题。 
        发现上述问题后,我主动改变作文批改的方法,我对以下几种作文的批改评价方式做了尝试: 
        一、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 
        1.确立批改目标。 
        学生习作交上后,教师要根据本次作文训练的目标,把全部习作浏览一遍,挑选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习作,确定为本次重点评改目标。另外还要把本次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较集中的问题加以归类,力求评改目标中能涉及。 
        2.修改点评,理论引导。 
        教师把选定的学生习作从整体上加以修改,然后把原稿和修改稿同时印发给学生,让他们在比较中领悟修改的方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教师修改的全过程。并选择一些有类似错误的习作,让学生指出修改的办法,然后教师板书本次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理论引导。 
        3.选典型作文让习作者朗读。 
        读完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并让习作者介绍自己的构思过程、选材方法、立意方法。此时,“批改者”与“习作者”同堂而论,往往作者在虚心接受批评的同时会据理力争,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此时,教师要根据训练要求,从深层的作文理论上加以指导。例如:议论中论据的典型性问题,给学生分析什么是“典型性”,如何选择典型论据,如何做到典型材料的创新,并针对学生习作总结点评。 
        4.运用评改指导方法,学生再次修改。 
        经过反复激烈的争论后,大家意见渐趋统一。教师点评总结后,进一步指明写作要求,让学生批改剩余的作文。因为有了两次批改经验,学生相对轻松、自主,批改的信度也大为提高。 
        5.教师前期训练指导。 
        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侧重评价内容方面,积极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后期训练可以着重加强作文技巧的指导。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后,希望自己的作文在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运用诸方面更上一个台阶,教师要细心指导,雪中送炭。 
        二、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 
        经过第一种模式指导训练后,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写作理论,对习作的辨别能力有了较高的评价意识。这时,教师就可以把评改权移交给大部分学生。教师也不再挑选样本,而要按写作水平高低或位置情况成立作文批改小组。 
        1.确立小组及中心发言人。  
        每四五人为一组,小组交叉批改,然后每组选出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向全班推荐,并由中心发言人阐述评改意见。 

编辑者:昭通家教网www.0870j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