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咨询

昭通家教网 合作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来源:昭通家教网 日期:2012-11-01

  合作学习包括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师师合作,其中师生合作是主要的,合作学习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师生关系是教育主体关系的核心,这不仅表示师生关系是教育主体的主流关系,还表示师生关系的性质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品质。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合作学习中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程度的晴雨表。合作学习,主要是师生关系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依靠师生双方主动积极的配合和协作来调适师生关系。这个模式有两个基本概念,就是“尊重”与“合作”。合作是人的一种主动的积极的自觉的行为方式,显然,只有自己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承认,才能产生出这种行为方式,即所谓的“投桃报李”。学生应当尊重教师,同样教师也应尊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论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也不管他们的学习成绩怎样。师生相互尊重,自然就能相互配合、和衷共济、相学相长。应当指出,在相互尊重的问题上,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教师学会尊重人、尊重学生人格,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关键环节。 
在开展“合作学习”实验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只有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对学生才有更多的感召力与亲和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索取的信心。具体我认为应作到以下几点: 
        一、情感体验,唤起师生共鸣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觉--思维--创造,即认识过程;二是兴趣——情感——意志,即意向活动。在意向活动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具有启动、定向、维持、强化整个意向活动的功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情感对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会促使学生爱学、好学、乐学,是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这种情感动力的诱发主要来自于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切的喜爱之情。 
  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爱是情感的"催化剂"。爱因斯坦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别林斯基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人人都有被人关心和爱护的渴求,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应对每一位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关切和尊重,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他在老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让他们觉得被了解、被关注、被尊重。学生非常重视这种情感体验,他们会爱上这位老师的课,并努力学好这门学科。  
对于后进生而言,获得教师更多的关爱能让他们排除心理上巨大的焦虑、自卑、无助。而且,他们会从教师那既严格要求,又尊重爱护的耐心帮助中,感受到教师的一片爱心,竭力想回报,认真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密切,才能营造出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挣脱束缚,消除心理压力,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空间,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达到和谐一致,情感产生了共鸣。这样,学生沐浴着老师的爱,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更充分地发挥。

编辑者:昭通家教网www.0870j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