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学生投入的程度影响着一节课质量的好坏,而要让学生都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与到课堂交流活动中去,那就不得不考虑怎么提出有效问题、如何营造**气氛、怎样调控对话进度等问题了。本文试从课堂控制入手,探讨如何让学生投入课堂,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提出有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对语文教学来说,提问题是件至关重要的大事,选择什么样的话题,在什么情况下抛出该话题,是极有讲究的,它关系到课堂对话交流的成败。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有效的话题呢?一般而言,要求话题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使学生在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形成认知冲突,这样,学生才会因氛围和谐、难易适中而乐于交流对话。此外,找准话题在文中的衍生点,也是十分重要的。结合这两点,我们就能从多个角度和衍生点切入提出较好的话题了,这里不妨以《穷人》为例来探讨这几个切入角度:
1.利用文章空白之处发问切入话题。
文章空白包括语言、句法、意境等方面的空白,这些空白是展开对话的关键之处。《穷人》中有多处空白可供提问。如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但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桑娜一家的“穷”?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类似的问题能触动学生思维的地位,使想象力在瞬间迸发火花。
2.由文中矛盾之处提问切入话题。
具体来说,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品质、功过得失以及人物命运,因人物以及环境的错综复杂,往往是矛盾集中之处。《穷人》中有多处心理情感的矛盾点,可供展开话题。如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她会如何面对即将打鱼归来的丈夫,是隐瞒,还是坦诚相告呢?丈夫会责怪她吗?……类似这样的问题都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参与对话交流的热情。这样的问题既磨砺了学生的思维,又从一点切入串起对内容的整体理解。
3.从内容不凡之处提问切入话题。
所谓“不凡”是指文中那些与阅读者主体经验不一样的地方,即 “陌生化”。它既打破了阅读者的经验习惯,又能吸引读者,唤醒主体的审美兴趣。而当渔夫听说西蒙死后,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决定把西蒙的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会让这七个孩子受一点委屈,虽然他们的生活是贫苦的,但在渔夫和桑娜支持下,将永远是温暖而舒适的。
因此对桑娜夫妇虽生活困苦但仍收养孩子的行为的思索,是最能揭示主题,又最能感染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对造成桑娜一家贫穷的社会原因和他们的善举加以探究,正是课文解读的关键所在。
编辑者:昭通家教网(www.0870jj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