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语文课,功夫在课外。对于这句话,个人不敢十分苟同,但是它反映出了一个问题:语文学习中,课外阅读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容忽视的。相信每一位致力于语文教育的同仁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对于中学生而言,更多、更好的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再者,读名作,读经典是一种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有兴趣有效率地阅读名著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 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分析人物形象
名著中,人物众多,形象典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我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片断。“武松把一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项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学生这样分析:大虫“咆哮”“扒起”“动弹不得”“兀自气喘”。这此变化衬托了武松的勇猛。武松是一个勇敢的壮汉。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学会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积累名言警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名著中,有不少妙语佳句。这些佳句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积累这些佳句,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西游记》中的“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见鞍思骏马,滴水想亲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编辑者:昭通家教网(www.0870jjw.com)